欢迎您!
退出登录
收藏本站
首页
事务公开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教育培训
健康读物
资料中心
会员中心
首页
事务公开
机构概况
机构领导
内设机构
部门文件
工作信息
公卫法规
公告信息
财政预决算
新闻中心
中心工作
文化党建
业内资讯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基层信息
政策法规
国家
地方
教育培训
继教项目
核心信息
健教理论
健教实例
基础能力培训
健康读物
广州卫生计生
资料中心
资料下载
健康视频
平面宣传
国家
地方
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
国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
发布时间:2017-01-07
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工作。
《纲要》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一、《纲要》的起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2016年3月成立了以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等部门为主,环境保护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20多个部门参加的起草工作组及专家组。编制工作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协调各方参与,组织有关部门、智库和专家开展了专题研究、平行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国内其他领域和国际国民健康中长期发展规划经验,广泛听取地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在8月19—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征求了全体与会代表意见,反复修改。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纲要》。
二、《纲要》的主要特点
《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了战略性、系统性、指导性、操作性,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突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维护人民健康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的行为方式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以疾病治疗为中心”难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也不可持续。因此,《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二是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纲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国家战略,充分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阶段目标相衔接,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相衔接,同时针对当前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从全局高度统筹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领域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
三是目标明确可操作。《纲要》围绕总体健康水平、健康影响因素、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障、健康产业、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等方面设置了若干主要量化指标,使目标任务具体化,工作过程可操作、可衡量、可考核。据此,《纲要》提出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即“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展望2050年,提出“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
三、《纲要》的核心内容
《纲要》首先阐述维护人民健康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总结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的成就,分析未来15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纲要》基本定位。《纲要》明确了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突出强调了三项重点内容:
一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强基层基础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三是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
《纲要》明确将“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是贯彻落实“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实现政府牵头负责、社会积极参与、个人体现健康责任,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全民健康”,提升人民获得感。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指示精神,《纲要》明确将“全民健康”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强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分别解决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健康服务的问题,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工作,强化对生命不同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干预,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纲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紧紧围绕健康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心理等生物学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因素)确定《纲要》的主要任务,包括健康生活与行为、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生产与生活环境等方面。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按照从内部到外部、从主体到环境的顺序,依次针对个人生活与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生产与生活环境等健康影响因素,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一是普及健康生活。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强调个人健康责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是优化健康服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三是完善健康保障。通过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降低虚高价格,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改善就医感受。加强各类医保制度整合衔接,改进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保障能力长期可持续。
四是建设健康环境。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五是发展健康产业。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发展健康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四、《纲要》的落实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纲要》从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建设、医学科技创新、信息化服务、法治建设和国际交流六个方面,提出保障战略任务实施的政策措施,强调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地区党委政府、各部门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好实施监测,确保《纲要》落实。同时,在《纲要》指引下,研究编制“十三五”医改规划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通过五年规划实施,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
编制出台《纲要》,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共识,提振建设健康中国的信心,保持科学合理预期,为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同时有利于履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展现良好国家形象。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
返 回
上一篇:解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下一篇:我国启动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首页
站内搜索
栏目列表
首页
事务公开
机构概况
机构领导
内设机构
工作信息
公卫法规
公告信息
财政预决算
新闻中心
中心工作
文化党建
业内资讯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政策法规
国家
地方
教育培训
核心信息
健教理论
基础能力培训
学术与适宜技术交流
健康读物
广州卫生计生
资料中心
资料下载
健康视频
平面宣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