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贯彻《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纲要
(2005—2010年)》实施意见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持续规范发展,根据《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和广东省贯彻《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实施意见,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背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近年发展较快,其学科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控制吸烟健康教育,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等场所健康教育,特定疾病与人群的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正由原来的针对疾病和易感人群为主,向着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群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方向转变。目前,健康教育的任务繁重。整体推进上述多领域、多行业、多病种的健康教育,需要在政府领导下,统筹整合社会力量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十五”以来,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紧密围绕卫生中心任务,坚持循序渐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卫生知识传播教育为手段,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利用综合干预策略开展疾病防治,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初级卫生保健、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重点人群卫生保健等开展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经受了考验,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控烟等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市的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还于1999年在全国健康教育系统率先制定了《广州市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定》,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建设的道路。
但是,就全市而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依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县级市城乡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尚未健全,专业人员少,整体素质不高,业务经费严重不足,专业机构功能不强;开展健康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未完全建立,缺乏政策与资源的支持;社会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群众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尚未完全形成,等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制约着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急需尽快解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二是许多老的传染病如结核病、血吸虫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艾滋病、SAR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三是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与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的疾病,以及精神疾患、职业病患病率上升和伤害与暴力的增加等,导致疾病负担不断加重,社会要求加大基本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的力度。这些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都要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策略、内容、方法上要有长期规划,以求逐步改变现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总目标
到2010年,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体系;围绕当前公共卫生问题,有效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及环境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们健康素质的提高;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市先进行列。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
(一)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法律保障为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制,以及机构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设施配套、经费落实的运行机制。
市级、区及县级市级的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市健康教育所要加强对区、县级市健康教育所的指导和考核评估工作。
返 回 上一篇:广州市预防人禽流感健康教育方案 下一篇:艾滋病防治条例